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王建梅一行参加“第二届空间信息产学研交流会”

时间:2023-07-31 08:55:34  作者:科研工作部

为促进空间信息产、学、研、用的融合,河南理工大学联合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和空间信息产学研平台,2023年7月28-30日在河南省焦作市以“打破产学研壁垒 促进新技术融合”为主题,举办“第二届空间信息产学研交流会”。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邹友峰、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监事长赵启发、空间信息产学研平台董事长翟如斌在会上分别致辞。太阳集团网址8722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建梅一行代表太阳集团tcy8722,作为支持单位到河南理工大学参加本次学术交流会议,科研工作部部长张润平博士、地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胜华教授、刘丽梅博士、教师贾建虎、胡镇汝参会。在此期间,王建梅参观了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在院士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做了《从珞珈卫星到东方慧眼星座》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在万物互联时代,目前面临着通讯、导航、遥感卫星系统各成体系的问题,各个系统分离、信息分离、服务滞后,为实现系统联通、时空融合、服务畅通,要抓紧建设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PNTRC)系统,推动遥感在交叉学科中的发展;同时基于天地通导遥一体化、在轨处理和人工智能,可构建软件定义的空天互联网对地观测智能服务系统,实现快准灵的服务;最后珞珈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多模、智能、实时和开放,使得卫星遥感从B2B、B2G到B2C。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做了《也谈时空基准的重要性与对相关问题的思考》的报告,报告中提出时空基准的平台建设与关键核心技术、多源数据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数据产品与处理方法标淮化、空天地一体化的时间频率传递体系理论与方法研究、CGCS2000参考框架更新、融合北斗系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不同时空尺度地球动力过程与质量迁移对参考框架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关于时空基准的关键科学问题。



主论坛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做了《多云多雨环境遥感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刘耀林做了《城市时空大数据聚合挖掘与应用》的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邬伦做了《近三十年地理信息科学发展脉络》的报告,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郑新奇做了《一流引领虚实深融集体成才——GIS专业建设新模式》的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二级教授张新长做了《时空信息技术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报告,芬兰科学与人文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锐志做了《北斗泛在定位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报告,欧洲科学院院士、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金双根做了《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协同观测与长江黄河流域应用》的报告。

在接下来的分论坛上,会议对应测绘学的三个领域,即测量与导航位置服务分论坛、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分论坛、遥感与实景三维应用,各高校教授与行业内顶尖人才对测绘领域内的新发现、新研究、新技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本次学术交流会议由河南理工大学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空间信息产学研平台联合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建设工程遥感分会和山西九州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为承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地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测绘学会、太阳集团tcy8722为支持单位。本次交流会上,行业领导、院士、知名专家学者、高校教授从不同维度解读行业发展趋势;相关企业介绍了前沿技术、分享了应用案例及产品展示。

空间信息领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服务,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将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板;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更好助跑现代物流、共享经济、智慧出行等新业态。

(文稿:胡镇汝/摄影:张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