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科学地谋划学科专业建设,是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任务。为了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阳泉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太阳集团网址8722实际情况,特制定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以指导未来五年的学科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多年来,学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方向,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将办学定位确定为“地方性、应用型”,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截止目前,学院共有12个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1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4个一级学科门类,8个二级学科门类;20个专科专业涵盖了资源开发与测绘、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法律等6个专业大类,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煤矿开采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为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二、学科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家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统筹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与人才强校的关系;统筹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基于学校现有基础,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鼓励交叉”的原则,凝练学科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师资队伍,构筑学科发展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最优化,提高学科专业整体水平。
三、专业建设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客观变化,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建设,注重质量与特色建设,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布局,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所有开设专业必须按合格办学标准进行全面建设。加快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相关的专业,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一批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专业,使之成为学院的品牌特色专业,突显学院的办学优势。
四、“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在学院现有的12个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本科专业,减少专科专业,到2015年,本科实现专业倍增,达到24个,专科适度减少到16个,使本、专科专业数稳定在40个左右。
(一)总体目标
学院专业建设总体实现“123” 发展目标,即一个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与地方经济互动、结构优化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专业体系;两项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三项任务;三项任务:建设几个省内外有影响的重点学科或专业,建设几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养数十名省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应遵照“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布局,适度增设一些新专业(专业总数控制在40个左右),以形成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专业体系。未来5年,学院专业建设的重心将转移到内涵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改造传统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力争建设5个省级特色专业和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继续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深化应用型人才模式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建设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以模块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在学制改革方面,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积极实施学分制和主辅修制改革;在教材建设方面,出版一批能反映太阳集团网址8722学术水平、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教材;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根据学科与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努力打造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培养10—15名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组建3-4个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稳定,竞争力强的高水平学术团队;选拔培养10名左右40岁以下青年科研创新带头人,设立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
4.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每年投资1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计划新建立实验室3-5个,校级示范实验中心4-6个,省级示范中心2-4个,围绕专业建设新建3-5个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实验室、研发基地;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企业共建嵌入式实验室5-6个,并新建一批校企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将结合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突出重点,鼓励专业实验室的特色建设,保证学生专业实验和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并通过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校、系两级管理、开放使用、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
五、“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具体措施
学科专业规划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依据,以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做好规划,以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规划,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做好全校学科专业总体布局,为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1.积极开展调研,完善学科专业布局
为了做好学科专业布局工作,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对市场人才供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地方经济对行业、岗位群的需要以及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以此作为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二要客观分析设置专业的必要性,分析学校自身条件的可行性,不仅要对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进行分析,还要对专业的“热门”和“冷门”,“长线”和“短线”做出冷静的分析;既要分析毕业生的能力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也要分析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一线问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要紧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服务地方水平。
2.以模块化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课程体系设置,要打破原有的按学科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框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着眼学生能力培养,以模块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重新组织教学结构,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方式和时间,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以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组织形式、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开展专业能力分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剖析其能力构成,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摒弃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实行课堂“双向互动”, 提高课堂活跃气氛。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灵活性, 形式的多样性,要将“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 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考核方面,推行“N+2”考试制度改革。
3.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更新实践教学理念,纠正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验证理论教学的错误认识,充分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它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整合单一性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积极探索工程性、研究性和个性化实验。要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开设与单一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与课程群相对应的实验课,以及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等三类实验课程;要积极探索“少台套、大循环”改革模式,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管理上,要继续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延长开放时间,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配备有工程背景的硕士生作为实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实验开发和实验教学组织。
要继续坚持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道路,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结合。继续坚持与企业互动共赢,与企业共同建设一批嵌入式实验室、工作室,将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合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人力资源支撑、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的实践、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等多个环节。继续鼓励和支持建立校级综合实习基地,把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到同一个单位不同部门实习。
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室,尤其是新办专业实验室建设。对新办专业给于优惠政策,优先投入,集中建设一批高标准、能满足本科教学的实验室,保障新专业的教学需要。
4.坚持“引进和培养”结合,加强“双能”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引进、外聘、与企业联合实施“双挂”(教师进企业,企业进学校)等措施,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氛围。进一步增强“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通过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硕博工程计划”,继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继续实施教师“企业锻炼计划”,将一批高学历,又具有较高理论知识的青年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以增加教师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让教师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了解生产一线对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提供可靠的信息。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严格教育教学规范等激惩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5.建立目标责任制,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管理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规范管理,保证建设质量逐年提高。要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建设的规章制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监控。学校对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定期召开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会议,研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突出特色与优势,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出台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继续实施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管理,明确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近期、远期发展目标。实行学科专业带头人目标责任制,建立一整套学科专业建设检查评估的制度,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积极筹措资金,设立学科专业专项基金,突出对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和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新专业的支持力度,使优势学科、专业成为太阳集团网址8722学科、专业建设的品牌和支撑。完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设立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对取得重大教学、科研成果的负责人予以重奖,充分调动教师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机遇,积极主动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发展形势,不断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以学院“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经过5年的努力,使太阳集团网址8722的学科专业建设有一个质的飞跃,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进入全省同级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