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实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目标任务。积极落实计划任务书各项指标,做好特聘教授工作室、科研助手等配备工作,争取获得高水平项目支持;积极联系阳泉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开展大项目立项、大经费入账、大课题攻关,争取产出高水平成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以实验室的身份参与到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工作,持续培育“山西省赤泥资源化工程中心”,与山西天润恒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申报“山西省基胶凝材料绿色助剂技术创新中心”,为建设阳泉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做出贡献。
2.持续深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山西省 “1331 工程”优势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工作,借力博士教师聚集优势,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快实验室电力改造,配置相应设施,完善各项功能。瞄准先进耐火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高端建筑材料、新型碳材料、气凝胶系列材料、高强高韧合金材料开展研究,继续申报“山西省先进铝硅系耐火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积极申报“山西省基胶凝材料绿色助剂技术创新中心”。
3.提升太阳集团网址8722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国家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等做好玫瑰科技园实验室建设工作,以玫瑰科技园建设为牵引提升太阳集团网址8722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水平。引导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校利用委员会太阳集团tcy8722分会成员,积极申报加入“5G通信产业应用创新联盟”;和清研阳泉合作申报“山西省煤炭智能采掘技术创新中心”,为阳泉市智能矿井建设和阳泉市煤炭绿色开采技术试点做出贡献;加快“非常规天然气核磁共振联合实验室”建设,做好“低浓度瓦斯烧制石灰关键技术”项目,为阳泉市煤层气开采提供有力支撑;积极融入阳泉市高新区数字经济核心区,开展“车城网+数字经济”和“双碳+数字经济”的科研合作,筹建“学院双碳工程研究中心”;提升煤矿实景培训基地能级,尝试“5G+智能矿井中试基地”建设,以“煤炭智能开掘技术”项目为突破口,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不断实现煤矿现役配套设备的智能化;
做好山西省“1331 工程”项目“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4.提高创新团队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做好一年一度的 “博士团队企业调研”“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建设”“校企校地科技创新对接”三大金牌活动;在莹玉陶瓷、西耐集团、山西明钢尝试建立“学院驻企博士工作室”;鼓励学院博士、优秀硕士自带项目入驻智创城 7 号、荫营产业园等园区组建“高端人才工作室”; 不断提升“新材料国际联合创新团队”、“电子信息技术团队”、“5G+智能矿井”创新团队的创新水平;学院建立的“工程力学分析阳泉市重点实验室”“燃烧学及火灾防治实验室阳泉市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阳泉市重点实验室”“无人机遥感环境监测阳泉市重点实验室”“先进高温功能材料阳泉市重点实验室”“阳泉市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都要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申报项目,做到学院创新链与阳泉产业链融合发展。
5.用好“创新券”实现科研水平整体跃升。探索“三大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推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科研项目立项“揭榜制”和科研项目结题“备案制”;用好区域性“创新券”服务平台,加速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化;积极参与桃河科技创新奖评选;做好“资源型地区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项目;不断提高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能力,积极参与申报各级各类重大科技项目,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积极申报山西省和阳泉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科研项目申报量超过 250 项,获批量突破 100 项,横向项目入账经费和年度科研入账总经费继续提升,科研经费冲击千万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