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6月6日上午,学院党委书记张长青以《不断提高“政治三力”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为题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省委主题教育第三十一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张宏林、巡回指导组成员师向荣和学院中层干部、思政课教师等参加专题党课学习。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王晓东主持学习。

张长青从全面领会“政治三力”的理论内涵、深刻把握提高“政治三力”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提高“政治三力”的实践路径对“政治三力”进行了深刻阐述。


张长青指出,“政治三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重大政治要求,也为新时代加强高校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是推动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要深刻学习领会“政治三力”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重大意义和关键要求,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加强党的领导、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主动作为,力争在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一以贯之。
张长青强调,提高“政治三力”是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内在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政治三力”提出有助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有助于发挥政治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政治引领作用。
张长青指出,提高“政治三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性过程,既需要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严格的制度规范,又需要党员的素质提升和政治历练。对党员干部而言,“政治三力”的提高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要整体把握、重点推进、同向发力。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履行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张长青强调,提高“政治三力”,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筑牢思想基础。提高“政治三力”,必须在主动担当作为中磨练,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八项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助力提高“政治三力”。提高“政治三力”,必须增强站稳政治立场的定力,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守好人民群众的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张长青对学院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判断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决做到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做到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应对世界变局、深化教育改革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提高政治领悟力,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使命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要紧盯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目标,积极探索课程立德树人实现路径,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重要载体,始终抓好专业学科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关键环节,完成好“两大历史任务”向“三大具体任务”的顺利过渡,真正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三是提高政治执行力,重在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要通过抓“大党建”实践,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以更好地实践效果全面提高政治执行力。
最后,张长青号召全院党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以提升“政治三力”为目标,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