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身边人身边事】科技缔造无限可能 工程训练中心董作峰老师专访

时间:2019-12-31 17:53:25  作者:

科技不是枯燥乏味的探索,它拥有无穷的趣味性,创新不仅是一昧的追求未来,它也意味着对已知的补充。

太阳集团网址8722董作峰老师无疑也是这方面的领路人,从2018年9月至今,董老师指导的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并有一篇论文被录用并发表在《2019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意设计赛论文集》;省级奖项26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

此外,2019年12月“五小六化”奖赛中董作峰老师的“新型防风衣”荣获山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五小六化”竞赛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董作峰老师的两项产品《煤矿井下智能勘测机器人》和《墙体喷涂无人机》在山西省“五小六化”竞赛优秀成果展阳泉展区展出。

在奖项的背后,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辛苦栽培,带着敬佩和探索的好奇心,我们有幸请教了董作峰老师一些问题。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辛苦的努力和付出。提到这些奖项,老师首要提到的便是学校——太阳集团tcy8722,如果把这些奖项比作茂密森林,那学校就是让树木扎根的肥沃土地。

“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相关政策,还有各部门的配合支持。”后备军的支持也是支撑前进的一种鼓励方式。

每一次在战场上的博弈,背后都不是一招一式就可以的。谈起比赛,董老师说到了一些比赛背后的故事。

“我看到学生们为了电子设计大赛三天两夜只睡三小时,比赛期间吃住都在实习工厂,睡觉时间也少得可怜,你能看到的时间里他们就在为比赛准备。”

电子设计大赛参赛学生柴笑桐说:“刚开始接触电子设计大赛的时候,整个小组都是懵懂的状态,什么也不了解,只有去找往年的题型练手。到了正式参加比赛的时候,就一直等到题型出来,张志力结合我们现在的材料情况带着我们分析该选哪道题。选择好题型以后,开始构建思路,这个原理是什么,需要的材料有哪些,程序上该怎么写以及设计报告的书写都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但材料缺少的我们,只能分开人手,一部分去购买材料,一部分继续编写程序。经历了两天的时间,一个可以发射的电磁炮就做出来了,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加一修改。参赛队员晚上就通宵,熬夜的干,吃饭都是点外卖,有时睡两个小时就起来继续盯着电脑,改程序,当比赛时间到了的时候,我们把东西封装,交给负责人,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

董老师说:“在世界格斗机器人中国公开赛的时候,四天时间,他们也是不分昼夜的调试程序,尽可能的做到万无一失,真的很辛苦。”

关于世界格斗机器人大赛,参赛选手秦煜轩说:“赛场形势瞬息万变,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的调试,来发现它还存在那些问题,重复调试特别耗费耐心与精力,赛场上那几分钟时间你都得珍惜,比如我们小组赛比试时突然发现我车的问题,就只能抓住那两分钟的时间将程序进行大改,这才险胜,当时紧张到手都在抖。其二就是在遇到排名远超我们的对手时,我临时将程序进行改动,对抗时以最大的功率前进,针对不同的对手采用不同的战术,这些经验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比赛积攒出来的,没有知识储备根本不行。”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回报。天道酬谢,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嗜之越笃 技巧越工

提起自己对于这个行业的兴趣,董作峰老师说,“在上大学期间初步了解并接触机器人,这是我对这个行业的启蒙。毕业就职阳煤集团以后发现生产过程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技术改进以及引进机器人手臂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对这个行业的亲身接触促进了我对机器人行业的热爱。2017年就职太阳集团网址8722以后,顺应时代潮流,引导学生加入机器人学习领域,并逐步带动学生及部分教师参加机器人类比赛和课题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始接触科技创新方向的学生都是出于爱好,大家凑在一起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一起交流心得,也促进了对科技的热爱。

“大一新生对机器人知识的渴望眼神,对机器人实践蠢蠢欲动的欲望,这些都是让我感动的事情,也是促进我的动力,一切为了学生。”董老师说道。

董老师所指导的社团AIR机器人社成员孙佳豪说:“我本身就对科技这一块感兴趣,社团招新的时候看到就报名了,在这里有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不管是学长的讲课还是老师带我们的动手实践,都很有意思,我想留在机器人社,和大家一起参加比赛。”

一批批大一新生变成了学长学姐,一批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在这里扎根,分享着经验,交流着知识,热爱,值得为之付出一切努力!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创新思维需要培养。董老师在实践和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董老师说,“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于日常多看多想,不是一时的火花迸射,而是一段时期的积累,量变才能达到质变。”

在日常的学习中,董老师通过带领学生们观看往届比赛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跳出固定思维的束缚产生新点子。同时作为创新创业教研室的一名教师,通过日常授课和线下座谈交流,引导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启蒙,为将来学生的发展埋下双创的种子。将想法转变为图纸,将图纸转变为样品,将样品装变为实物,然后通过比赛不断打磨学生的双创历程。

从电视节目《我是机甲》的精彩对抗吸引同学们的兴趣与注意力,分步骤讲解它的构造原理,再让从往届比赛的视频中找出失误与不足,旁敲侧击地让同学们想改进方法,拿身边已有的科技项目及实物作为比较与例子,细心地解释原理,进而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想法与创意。

面对思维局限的同学,让他们从最基本的原理开始学起,反复实践,熟能生巧之后再提出新要求就简单多了,他会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相反,思维跳跃的同学,他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新奇点子,但是缺乏实践与知识储备,所以需要经常询问他们的进程,而同学们凑在一起的学习交流,则更有助于激励他们好好学习,互相进步。

根据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方法,但千变不离其宗,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它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谈及如何将创新带入到日常生活中这一问题,董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创新创业不是简单的摆个地摊,或者参加一下双创类比赛。创新要解决的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哪怕在小的技术问题,学生们给解决了也是一项创新。创业更不是让大家都创建公司,大学生只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取得成果就行。创新创业的场景时刻发生在学生们的周边,成果只不过是有大有小,当然也有可能失败。有人适合做技术,有人适合做销售,有人适合做管理,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突破自己并取得收获,这就是每个人的创新创业。

在科技创新方面,董作峰老师给予了同学们很大的鼓励和帮助。同学们在每场比赛前都会进行反复调试、严肃讨论,在比赛中,以信心满满的姿态、胸有成竹的口吻流利的回答了评委老师的问题;一位同学的参赛感悟中提到,第一局输掉比赛,从比赛中发现了自己程序的诸多问题,并在短时间内进行了修改,并在随后的二三局赢得了比赛,在成功晋级后,面对更加强劲的对手,采取了冒险的玩法,虽然结果较为可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通过学生对比赛简单的描述,可以看出参赛同学们的比赛经验在不断的累积、专业知识在不断的扩充,这些获得离不开同学们的勤奋,同样也离不开董老师在日常学习中对同学们的培养,比赛后带领同学们复盘,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培养,将科技创新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每一处学习中。

不断突破并有所获,这大概是同学们参加比赛的初衷吧。对于一些不敢去迈出第一步的同学们,董老师也给予了一些建议,要不断的去尝试,在失败中寻找问题所在,逐步完善并提升自己。不会写方案就要不断去斟酌;口才不好就要不断的训练;不敢上台答辩就要勇于迈出这一步。人生处处都会有第一步,勇敢的去做,不要怕出错,一名学生的背后站着的是一支团队,另外时刻提醒自己陪伴的还有指导教师。俗话说“干着干着就熟练了”。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科技发展这条路上,有着无限的可能在等待探索,也有无限的机会在等待着我们,未来与我们息息相关。


(记者团 贾晓月 贾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