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成2018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18211《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体系构建研究》,由项目负责人王旭宏委派李瑞斌、王海荣、董作峰三位教师于5月29日至6月2日先后到北京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课题调研。调研过程中几所高校和企业在技能竞赛方面介绍了宝贵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成功案例。
北京理工大学马树齐副主任指出,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受邀参观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智能制造
北京理工大学以二级学院竞赛管理为切入点,从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给出了六点建议:(1)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竞赛项目管理;(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二级学院管理机制;(3)加大竞赛宣传力度,激发学生参赛热情;(4)组建优秀指导团队,丰富竞赛辅导形式;(5)加强竞赛基地建设,搭建竞赛育人平台;(6)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竞赛管理系统。
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张永飞院长介绍了科技创新团队如何培养。
科技创新平台借助学校现有资源,实行教师全程指导,以创新课程教育为先导,通过典型小项目制作、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思维方法。以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和工程项目为助推器,由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地逐次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多方位训练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行夯实基础——注重迁移-锻炼创新的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团队梯队培养模式,全方位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目的。
天津职业师范大学邓三鹏教授介绍了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组织管理和绩效考核研究。
邓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包括: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机制;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的分级分类管理;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的绩效考核办法;校级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是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活动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机制,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活动平台。

受邀参观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范主任介绍了“以项目为驱动的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组织运行模式”。创新之处在于充分发挥各个教师在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学风的改善有全面的引导,积极探索与努力构建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与制度建设,使理论从属于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适合机械工程学院乃至全校的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方案。
天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刘楠副主任介绍了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与天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刘楠副主任赛场交流
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动员各专业热心指导学生、善于指导学生的教师,组建“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导师库”,根据不同赛事的特点,聘请相关教师入库参与指导竞赛,并不断实时扩充、更新导师库。
通过调研,吸取几所高校和企业优秀经验,为课题的完成提供可靠的材料支撑。
(技能鉴定与工程训练中心 董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