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清早,矿业工程系“法无垠”社会实践队前往拥有“晋东小延安”称号的辛庄村开始今天的普法宣传之旅。辛庄村位于郊区东北部,距市区25公里,村子四面环山,依山而建,温河傍村而过,神林山自然风景区山色迷离,林壑尤美。这里在抗战时期成为路北四区、五四政府的常驻地,曾荣获边区政府授予的“小延安”的称号,后来辛庄村成为了全市“党史教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红色、绿色、古色”现代乡村。

汽车沿着弯曲的山路向车子里进发,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志愿者们到达辛庄村,一下车志愿者们第一印象就是村中老街自然清新、民宅错落有致。跟随着村里73岁的老党员、退休干部任慧源的带领志愿者们来到拥有1200年的历史的大槐树下,古槐虬枝峥嵘,记录着这个人文与自然、教育与游乐、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的乡村的历史。
在大槐树下,任慧源邀请志愿者们倾听辛庄的光荣历史,抗日救亡室,抗战地道、瞭望哨、烈士祠、无名烈士墓、刘鸿达故居等每一处遗址都记录着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和自力更生的革命斗志,也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随后,志愿者们开始今日的普法活动。在大队的广播下,志愿者们首先为村民们开展了关于宪法的宣讲。在宣讲的过程中,志愿者们用贴近村民生活的实际案例讲解了法律常识,遇到村民们不识的字,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志愿者们都一一为其耐心解答。经过志愿者们的讲解,村民们纷纷表示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情,需要运用法律一一解决,会在以后慢慢学习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紧接着,志愿者们分成五组,在村中发放宣传资料,让村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权利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不会受到侵犯。

经过这次的实践,志愿者们意识到在乡村中提高村民们法律意识迫在眉睫,需要每个人认真去学习去了解法律知识,从而能够更多地影响身边的人去学习法律、维护法律,运用法律。
一次次的“普法活动”就像一束束“微光”,慢慢点亮法治社会的每个角落。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建设法治社会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矿业工程系 18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一班 刘一霖
18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一班 靳珈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