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朵在波底浅笑的莲,尚未窥见其容颜,芬芳却早已在人间扩散;爱是一丝缱绻在天地间的微风,融化了积雪与寒冰,让生命吐露芳华,灼灼其华;爱是一点奔走在荒原上的星星之火,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让爱心呈燎原之势,于满目疮痍中绽放出一派生机与繁荣。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就着梵高的这句至理名言,让我们细细品味“山西好人”陶芳渊老师的爱心故事。
陶芳渊,中共党员,回族,1982年10月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04年7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表演专业。2004年7月至今就职于太阳集团tcy8722,现任经济贸易系辅导员。2014年3月加入阳泉市义工联合会,2019年8月被评为“山西好人”。

五年来,捧着一颗沉甸甸的爱心,陶芳渊老师帮行动不便的老人照料过家庭,陪伴过空巢老人,帮助过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为清洁工争取过便利,更带动太阳集团网址8722的老师与学生加入播撒爱心的大军,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爱”的含义,践行着爱,也传播着爱的火种。陶老师贡献爱心助人为乐的高贵品格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泽。
善心所至 非亲胜亲
在陶老师的帮扶对象中,其中一户是一位双目失明并且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命运很多时候并不公平,本该享受天伦之乐,而她却还需要照顾四十多岁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儿,和自闭症儿童的外孙女。一天陶老师如往常一样到她家帮扶,闯入眼帘的竟是她的女儿和外孙女在打架,因为她的女儿只有七岁孩子的智商,或许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陶老师和她的组员立刻上去劝阻。此刻,虽然老人什么都看不见,但她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从她的眼睛里滚落下来,这样的场景经常会有。每次陶老师和他的组员从这位老奶奶家中走出,内心都很不是滋味,因为老奶奶的生活实在是太难了,然而她却依旧在坚强地忍受着生活带给她的折磨。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改观。这种变化是从陶老师隔三差五去帮助他们开始的,陶老师去老奶奶家里的频率由原来的一个月一次到后来的一个月两三次三四次。久而久之,她们也把陶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家人,陶老师会在周日她的外孙女和女儿同时在家时去帮老奶奶照料一下她的女儿,和她谈话,陪她玩游戏,帮她打理仪容仪表。也会提醒有糖尿病的老奶奶按时吃药。
直到现在,每次陶老师过去时,都会提前打好招呼,老奶奶的女儿也会早早地在楼下等候陶老师的到来,她们已经从内心里接纳和认可了陶老师,把陶老师视为她们的家人。老奶奶感动地对陶老师说,她见陶老师的次数比见自己其他孩子的次数都多。这句简单的话语,对陶老师而言,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世人莫不有逐利之心”,频繁地去帮扶这样困难的家庭,她图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面对我们的疑问,她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上一辈人的努力拼搏。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关爱老人,实际上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这朴实的话语中,反应出她对敬老爱老的质朴情感。
点滴陪伴温暖人心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老人的陪伴和照顾这一问题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在陶老师所在的阳泉市义工联,有一个项目是亲情陪护,针对的主要是空巢老人。有一次陶老师带领学生去一位老奶奶家里帮扶,虽然老奶奶年纪大了,但她依旧心灵手巧,对于剪纸熟能生巧,一块普普通通的纸,在老奶奶布满褶皱的手中打几个滚儿,转几个圈儿,小兔子,福娃等图案跃然眼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场的学生们目瞪口呆,都争着抢着向老奶奶询问怎样剪纸,老奶奶逐一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整个上午,老奶奶的脸上都如同绽开了花,她笑得很开心,用陶老师的话说,老奶奶在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时,找到了生活的趣味,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待到陶老师带领他的学生离开时,老奶奶还依依不舍地问她们下一次什么时候会来。

所以很多时候,在陶老师看来,帮助别人,并不一定非得去干家务活或者别的。生活上好多老人都可以自理,或者是有护工照顾,他们需要的也仅仅只是陪伴,你需要付出的仅仅只是自己打游戏或者看电影的时间,走到她身边,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陪陪老人,缓解老人无法排遣的空虚与寂寞,抚平他们的孤寂,给她们以快乐和心安。
帮扶学生 助梦启航
陶老师的帮扶行动,始终是意义非凡的,她曾经带领学生到阳泉市郊区一些村庄,了解当地的教育,通过捐赠图书,集资为贫困小学办图书室,来帮扶贫困家庭的孩子。
有一次,陶老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去一所小学里看望她资助的小学生,和他们一起升国旗,教他们唱歌,陪他们做游戏,讲故事给他们听,他们聚精会神的神情,纯洁的笑脸,清澈的眼眸都深深地打动着陶老师和一起帮扶的大学生。
依依不舍地离开那所小学之后,陶老师的学生对陶老师讲,他们真的不敢相信,尽管只是在同一座城市,学习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这是一所小学,“小”到教室只有两间,一个教室就容纳了好几个年级的好几个班。农村小学的历史在这里重现了。
这样艰苦的条件,陶老师帮扶的信心何在呢?陶老师这样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积月累,总会看到成效的。我不仅仅自己帮助他们,还要把他们的情况告诉更多的人,集结这些力量,一定会有所成效。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便物质的力量有限,我们也可以提供精神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
你清除街道 我解除你的困窘
“环卫工人爱心驿站”,这是陶老师和自己的学生奋斗的结晶。这项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和临街的商铺协商,希望他们可以为清洁工提供一些小小的便利。比如:在寒冷的冬天里,允许被寒风折磨的清洁工人去他们家里取会儿暖;在平时打扫街道的过程中,允许清洁工人用一下洗手间;清洁工人累了,可以允许他们进店里坐着休息,不必在肆虐的寒风里席地而坐。如果临街的商铺同意了这些条件,便在他们店外边挂上“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的条幅,提示提醒清洁工人。
陶老师和义工队的学生沿着开发区,北大街等的地方开展这项活动。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商议的过程中,有的店铺会欣然接受,但是也有一些店铺老板态度冷淡,会很果断地拒绝,每当这时,学生的心情会很失落,陶老师也会心疼地安慰他们,用清洁工人辛勤工作的场景去勉励他们,告诉他们不能气馁,要重振旗鼓,继续开展活动。被拒绝是难免的,但大部分人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社会的主流是向上向善的。
也有人认为这项活动意义不大,因为环卫工人自己会照顾好自己。对这样的言论,陶老师的想法是,举手之劳,自己小小的举动就可以为环卫工人提供大大的便利,为环卫工人解决燃眉之急,参与这项活动的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集结爱心 构筑行善合伙人
从2014年加入义工联到如今,五年来,感人肺腑的助人故事依旧在不断上演,陶老师用行动带动了周围的同事,也带动了学院的学生。从一个人到一群助人合伙人,陶老师是一个最有力的凝结核,这个团体贡献着自我,帮助着别人。
作为辅导员,她带动班级学生参与助人,作为学校义工队的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了义工队的价值。陶老师乐于助人的心契合了义工队的宗旨,义工队成为陶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陶老师强大的后备力量。阳泉市义工联也成为了学校义工队的重要社会关系。
在陶老师的指导下,义工队的学生参与了好多社会实践活动:在植树节植树,美化环境,共同营造清新秀丽美好家园;在腊八节开展施粥活动,给市民们送上一碗热腾腾的粥,热腾腾的爱和温暖;频繁地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慰问老人……
采访中,义工队的一位学生说道:队里的272名学生不为学分,也不为名利,像老师那样,是为了心中的一份爱。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向上向善,积极乐观的正面心态也在被不断地放大。正如陶老师所说,帮助别人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将会是义工队的学生在大学里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陶老师特别谈到,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看似麻烦,要有所付出,但实际上,收获总是大于付出,付出以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以及对人格的升华,是永远无法用确切的多与少来衡量的。
有爱在,人间处处生机勃勃,繁花似锦,欣欣向荣。
(记者团 王婧 贾卉楠 王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