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学宪法讲宪法”主题征文优秀作品选】宪法与我们的距离

时间:2020-11-26 10:32:21  作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以上是宪法的官方介绍,对于很多人来说上面所提到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政权组织甚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些概念都很不了解,认为宪法像是站在云端一样遥不可及。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宪法适用人群-国家全体公民。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其次,宪法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作用,换句话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分种族,不看出身,不认性别,无关宗教信仰,只要你未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且年满十八岁,就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法律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具体是指禁止非法拘禁以及非法搜查,遇到无理由限制你人身自由的行为时,就可以勇敢理智的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当自己或他人被诬陷,诽谤,侮辱时,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最后,宪法在规定了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还要履行自己的义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以上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义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应当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不做伤害祖国,给祖国摸黑的事,在祖国的荣誉受到威胁时,应该挺身而出量力而行,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维护祖国荣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法律的制定上也可以看出来。例如,尊老爱幼这一优秀文化,在法律的体现就是对老年人和儿童的保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带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在人口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增加的问题在许多国家都存在着。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有继承子女遗产的权利;养父母,符合规定的继父母的权利和生父母相同;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养的义务;禁止家庭成员对老人的虐待和遗弃等。新中国下生长的儿童,其法律地位和权益都受到了保护,并且有详尽的规定。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对未成年子女有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子女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父母对子女的义务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权利等。这些规定不仅仅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应有权利,还维护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与延续。

宪法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学习的内容,而且青少年儿童们应该尽早了解和学习法律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别人。在接下来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大学生要做的不仅是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还要帮助不懂法不知法的人去了解法律,能够更加主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履行义务,一起建设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


(管理系 19级财务管理四班 刘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