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思政部分工会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踏先辈足迹、领今日风骚”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围绕娘子关保卫战、血战磨河滩战斗和正太战役展开,对教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磨河滩村、在娘子关村、在河北村,老师们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追寻红色精神的启迪,汲取丰厚的历史养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思政部副主任赵素梅为大家讲解了娘子关保卫战的故事。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张喜爱和大家分享了血战磨河滩的感人事迹。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五团一营一连在三面受敌,一面水困的情况下,迎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为掩护部队撤离付出巨大的牺牲,原本一百多人的部队突出重围后仅剩17人。在讲到连长邓仕均的英雄事迹时,有好几位女老师都眼含热泪。思政部主任史美青向大家介绍了正太战役解放娘子关的历史。讲述中,大家仿佛看到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第七旅的官兵从敌人的侧后及正面插入其纵深,看到他们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看到他们击退守军反冲击后勇猛穿插。


此次活动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而开展的。活动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作用,不断继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真正做到“寻足迹,悟初心,炼本领,提修养”,要将自身感受、感知、感动带进课堂,从而感染学生,真正将思政课建设成为能够承担起“立德树人”使命的“金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再谱新篇。
(文稿/摄影:张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