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控制工程系概况
一、历史沿革
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前身是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于1999年4月成立,同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始招生,开启了专业教育。2003年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办学,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本科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200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招生;电气与控制工程系从2003年开启了本科全日制教育。
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太阳集团tcy8722成立,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以太阳集团tcy8722正式招收本科全日制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首批六个专业之一;2015年自动化专业作为第二批五个专业之一,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18年4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4月,自动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升本后提升了办学层次,拓展了办学空间,使专业发展跃上了一个崭新平台,成为学科专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二、教学条件
电气与控制工程系有三个实验教学中心,即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507.46万元,使用面积1569.51平方米,设备台套数339套。有单片机实验室、PLC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实验室、新能源实验室、微机继电保护实验室、现代测控技术实验室、GE智能平台自动化实验室、过程控制与现场总线实验室、电工电路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子电子技术实验室等14个实验室,其中GE智能平台自动化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是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阳泉市重点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学科专业
电气与控制工程系有三个本科专业,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和机器人工程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一流建设专业,自动化专业是校级一流专业。
四、师资队伍
电气与控制工程系现有教师55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专职实验教师1人,辅导员教师7人,专职党总支书记1人。教授1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5人,博士教师2人;外聘教师15人。
五、科研教研
近三年来,电气与控制工程系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47篇,其中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3篇。各类课题立项共37项,其中科研立项14项,教研立项22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被认定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培育2门,校级“一流课程”建设4门。
六、人才培养及特色亮点
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坚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自升本以来共培养本科学生1493人。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平均每年考入国家电网40人左右,平均每年协议就业率64%以上,协议就业中进入央企、国企的占80%,考研率达到8%以上。电气与控制工程系除重视专业教育外还重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积极开展学生“三下乡”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竞赛活动。近三年来,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蓝桥怀”信息技术大赛等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省级奖励34项,国家级奖励2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立项10项,国家级立项2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请专利5项目。学生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行业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升本以后,电气与控制工程系紧紧围绕“尽快将学校建成合格本科院校”这一目标,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基本达到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未来,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将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强化应用、突出实践,坚持工程教育认证和OBE教育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培养更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