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下午,我系组织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参加了全国学生资助第六期线上培训。培训的主题是《学校与家庭社会工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冯慧羚主讲。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旨在协助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准备现在及未来的生活‚从而达成健康人格和助人自助的目的。因此,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心理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教育工作高效、有序、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是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群体,一方面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成人,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又像孩子一样渴望被关注和关爱。现在的大学生中,大学生的压力往往很大,大学生自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这些压力来源于家庭、学校或者是同辈群体。原生家庭带给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往往伴随其成长,印在其性格之中。但是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也不能只看原生家庭,往往后天的教育更加重要。学校作为大学生选的主要活动场所,应当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我们在关注学生家庭本身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要充分表现出尊重、对其隐私的保护以及培训学生自己正确决定自己事务的能力。大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其中,家庭和学校均需要发挥正向作用,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
通过此次培训,大家一致认为大学生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社会工作的重要价值理念是: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和尊严‚并不因任何人的家庭背景、种族、性别、年龄、家庭岗位对社会的贡献等的不同而有所分别。因此,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尊重是第一位的。具体的做法有: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关怀的基础上强化人本性‚体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倡导平等、关爱的文明新风;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尊严与人格;大力营造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给予大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2022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