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且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团体协作精神,乃至语言表达和撰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为切实组织、管理好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特制定本系毕业设计实施细则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学习任务。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3.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专业应用的具体问题。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通过问题定义、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模型设计和方案选择、系统设计、调试测试以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的各个环节,熟悉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工作程序和常用方法、技术。
6.进行软、硬件的调试,培养动手能力。
7.认真编写设计说明书进行成果总结,学会编制各阶段技术资料的方法。
8.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严谨求实,杜绝抄袭,树立良好的科学作风,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
1.一人一题,保证每个学生了解一个课题的全过程,保证每个学生均能独立完成课题。
2.尽量与实际结合,最好能在现实中投入使用。
3.所有程序均要上机调试通过。
4.硬件设计要作局部测试并通过。
5.所有图形、表格、结构图与框图都须用计算机打印。
6.文字说明和程序不得少于10000字,不包括封面、目录、总结、参考资料。要求每个学生设计部分的程序不得少于200个语句。
二、毕业设计选题的原则和范围
1.选题原则
(1)选题应从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利于巩固、深化、扩大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
(2)选题应尽可能与生产、科研、管理、教学等实际需要相结合。
(3)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下达,也允许学生自选,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批准。
(4)选题要难度适中,应是中等水平学生经努力后在8-10周内能完成。
2.选题范围
(1)从实际生产中提出的应用题目。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积极选做这类题目。
(2)科研性和开发性题目、科研部门的试验课题。
(3)计算机在管理、教学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课题。
三、学生编组
为确保质量,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组形式共同完成某一课题,每组学生一般以1-2人为宜。根据分组情况,指导教师做好选题,填写任务书,课题安排表和进度表,对设计的总体方案及说明书的总结构要把关,负责对学生的考勤、指导,参考资料与仪器设备的准备及评分等工作。
四、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
1.系统分析阶段
(1)明确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下达后,学生首先应了解课题的名称、课题来源、课题范围、提供的原始数据、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学生不仅要了解自己设计部分的内容,对课题的整体也要有充分的了解,清楚毕业设计的期限,与指导教师一起制定好毕业设计进度计划。
(2)查阅有关资料
围绕课题,收集有关资料,调查有关文献及技术参数,收集有关数据,并对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3)需求分析
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深入实地调查,收集原始数据,为毕业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4)系统模型设计和方案的选择
确定系统逻辑模型,并考虑实现目标的几种设计方案,然后比较、分析,根据所需软硬条件及其它实际,选择最佳方案。
2.系统设计阶段
(1)总体设计
a)划分模块,绘出控制结构图,写出分析说明书。从可行性方案中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出发,把系统分为若干个模块,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把控制结构图、整个系统及每个模块的功能都加以说明。
b)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的方式和内容。系统的数据输入用什么格式输入。系统的数据输出方式(哪些内容需要打印机打印、哪些内容只需屏幕显示,显示打印的格式等等)。
(2)详细设计
根据课题的控制结构图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说明书,详细编制系统程序。
3.系统实施阶段
(1)系统实现
如硬件方面的接口电路、控制电路和设计以及各种参数的计算和元器件性能的选择,给出有关原理图,又如软件方面的系统支持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的确定,以及必要的分析、计算、处理和具体的编码过程,给出程序清单。
(2)调试和测试
微机的各种辅助电路要正确搭接,进行调整测试,各种程序须先上机调试通过,然后设计测试用例,给出模拟值等分别进行单元测试,组装测试和综合测试等。
4.撰写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观点明确,文字精练,书写工整。
五、毕业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文字打印,要有统一格式,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一式2份。一份存档,一份装学生档案。
说明书内容一般应包括名称、摘要、正文和参考资料四部分。
1.名称:应醒目,并与说明书的内容相符。
2.摘要:应扼要叙述课题的内容,重点应放在本人独立完成的一部分,要求给出设计的原理,方法和结论,文字要精练,应控制在400字左右。
3.正文:是说明书的核心,一般应包括:
(1)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目标分析及总体方案的确定;
(3)设计的思想和依据;
(4)实体设计:包括必要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说明、系统流程图、程序清单;
(5)软硬件调试和结果分析,必要的计算,图表等;
(6)总结:包括此项设计的结论、特点,对此设计的评价和改进意见等。
4.参考材料:标明设计所参阅的资料名称、作者、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六、毕业设计的验收
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后,应将毕业设计的所有资料送交计算机系验收。具体验收内容如下:
1、课题程序。
2、设计说明书。
3、光盘。学生课题程序的光盘和相应的软件磁盘都要上交验收。
4、相应资料。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评阅书、毕业答辩记录卡、答辩详细记录、每位答辩老师答辩情况记录等等。
七、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是为了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和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因此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评定时,主要以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独立完成课题的质量为依据。对评为优秀成绩的课题,要认真审查,从严掌握,评优人数一般应控制在总人数的15%以内。
成绩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独立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题完成的情况和完成的质量,包括设计(论文)方案是否合理,论证是否正确,中外文资料的运用情况,设计计算。实验数据的准确程度,图纸质量,论文或设计说明书文字表达是否精炼通顺,书写是否工整等。
3.实验技能,软硬件的调试能力。
4.答辩时能否正确地回答与课题有关的问题。
5.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习态度、工作作风方面的表现。
6.毕业设计答辩评分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环节结束后,根据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阶段的表现及完成的设计(论文)质量、答辩情况,按结构评分法进行评分,最后按五级评分法评定成绩。设计(论文)成绩由以下各部分成绩按加权平均分计算确定:
单项成绩 比重 总分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成绩20% 90分及以上 优秀
评阅人成绩 30% 80—89 良好
答辩成绩 50% 70—79 中等
总分 100% 60—69 及格
60分以下 不及格
评分的具体标准如下:
(一)优秀
1.按规定时间、内容和要求独立完成系统设计(论文撰写)任务;
2.论点正确,论据详实可靠,论证严谨充分;系统功能完善实用,界面设计友好;
3.文字通顺,结构合理,分析论述深入透彻,逻辑性很强;系统各功能运行正常;
4.结合实际,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措施(意见方法)具体,有新意,对改进工作或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或参考价值;
5.能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顺利完成指定的操作;回答问题正确,答辩能力较强;
6.严格遵循设计(论文)要求格式、字号、字数进行书写。
(二)良好
1.按规定时间、内容和要求独立完成系统设计(论文撰写)任务;
2.论点正确,论据详实可靠,论证严谨充分;统功能比较完整实用,界面设计友好;
3.文字通顺,结构合理,分析论述透彻,逻辑性较强;系统各功能模块基本运行正常;
4.结合实际,有较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措施具体,有参考价值;能较好完成指定操作;
5.遵循设计(论文)要求格式、字号、字数进行书写。
(三)中等
1.按规定时间、内容和要求独立完成系统设计(论文撰写)任务;
2.论点正确,论据可靠,论证充分;统功能较全较实用,界面设计较好;
3.文字通顺,结构合理,能结合实际,论述较透彻,逻辑性较强;系统主要功能运行正常;
4.能较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较正确的回答问题;能基本独立完成指定操作。
(四)及格
1.按规定时间、内容和要求独立完成系统设计(论文撰写)任务;
2.论点正确,论据可靠,论证充分;系统主要功能具备,界面设计一般;
3.文字通顺,结构合理,能结合实际,论述较透彻,逻辑性较强;系统有些功能运行不正常;
4.能回答问题,错误较少;经提示可以完成指定操作。
(五)不及格
1.不能按规定时间、内容和要求独立完成系统设计(论文撰写)任务;
2.论据不足,论证不充分,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盲目抄袭;系统主要功能欠缺,界面设计粗糙;
3.文字存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错误;系统大部分功能无法实现;
4.回答问题错误较多;无法完成指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