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精品课程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Java程序设计——段新娥)

时间:2024-07-16 15:32:06  作者:

说课程——Java程序设计

. 课程概述。

Java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48学时/3学分,面向大三学生开设。

Java程序设计》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是继《程序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为《Java ee程序设计》、《企业级应用开发》等课程奠定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Java程序设计将网络数据库,动态网页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正确的软件开发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课程选用21世纪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和工信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目前课程团队共有五位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 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团队老师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提出了本课程的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具备JAVA语言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GUIJDBC、多线程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能运用JAVA编程思想和方法分析软件需求、判断、选择、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具备对图形用户界面和数据库应用等项目开发或维护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中提供基础。

素质目标:学生具有良好的编程习惯、规范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痛点,提出了课程设计思路。

具体包括:1.思政融入教学、2.课程内容优化、3教学模式创新、4评价手段全过程多元化。

. 教学实施

1. 思政融入教学。

结合本课程的5个模块,设计了5个思政案例,通过德育内容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规范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立体化教书育人的目的。

2.课程内容优化。

1)重构教学内容。按照重基础、强应用、重能力、强创新的原则,重构了教学内容。

团队成员从三大目标出发,重构了教学内容,将组成项目的模块和项目所需要的技能分解,融入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课程设计,形成9个任务,9个子目标,包含40多个知识大点。在讲授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时都有案例支撑。

2)建设线上资源。依托学习通平台,构建了学习资源网,平台有视频资源、项目设计案例、PPT、各章节配套习题、综合练习题库、案例参考代码、电子文档等。

3.教学模式创新。本课程提出237环节教学模式。2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3段,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7环节,包括教师的教学准备、知识传递、指导内化、教学反思四个环节与学生的预习思考、实践构建、拓展感悟三个环节。

4. 课程考核采用全过程多元评价模式。以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手段,进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并将思政德育考核纳入课程考核。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树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Java技术精髓,实现“零距离就业”,我们主要采用“项目案例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榜样学习”教学法。

五.教学创新特色。

(一)内容高阶性。基础与前沿知识相结合,加入项目设计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素养和高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一体化。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案例一体化;教师学生一体化。

(三)实施有效性。采用237教学模式。引入任务驱动与各类互动,通过线上平台,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示范与模仿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评价有效性。全过程多元科学可量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近两年,参加竞赛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相关毕业设计成绩优良,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学生评价较好。

课程负责人参与教改项目多项。发表教改论文多篇,编写教材3部。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深化237环节教学改革,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线上教学资源,进一步细划教学过程,特别是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过程设计。为学院高质量应用型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操作系统——苏颖)
下一篇:没有了!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系